《老是板着脸——我当老板这些年》
第45节

作者: 老刘_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想男女一见钟情的时候,再想想结婚居家过日子的时候,老孟对老刘不过是一见钟情罢了,说得准确点,连一见钟情都谈不上,只是老孟急于用人之际对老刘发生的单相思而已。双方的性格和原则性都特别强,一旦发生冲突,没有哪一方会轻易让步,以老孟之高深,以老刘之自以为是,两人共事会有什么结果,用脚趾头都想得到。
  老刘认为,有的人只能做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纯粹的朋友,不能在这种朋友关系里掺杂利益,否则连朋友都没得做。老孟就是这样的人。
  老刘的婉拒,没有让老孟太吃惊,他很快就用同样方法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时至今日,老孟还在走他的阳关道,老刘也依然在过自己的独木桥,双方的朋友关系牢不可破,友谊之树常青。不能不说,这跟老刘当初的明智决断有很大关系。

日期:2010-05-18 21:35:07

  6.
  老刘常常在心里对老孟和标哥加以比较,两人都是白手起家的英雄,都曾走在成功的路上,不同的是,一把年纪,老孟还在成功的路上前行;风华正茂,标哥已在失败的泥潭里沉沦。
  也许,成功的理由都是相似的,失败则各有各的借口。但老刘认为,老孟的成功,在于他心态的年轻,和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标哥的最终失败,则源于心底的绝望,他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勇气。
  老孟原本是上海一间中学的物理教师,提前办了内退。闲在家里拉了一段时间的二胡后,放着享清福的日子不过,50多岁的老孟决心创业,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没有好命,改革了,开放了,我却不再年轻了,循规蹈矩了一辈子,临了,心里却有股越来越强的冲动,创业冲动。我知道,如果再不出来闯荡一番,我对自己没法交待,骨子里,我喜欢跟自己较劲,跟自己过不去,再不出来闯荡,我这辈子就白活了,到死,我都不会原谅自己。”不知怎的,听到这话,老刘想起了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

  具体怎么创业,老孟也不清楚,当时,深圳在全国炙手可热,比上海热得多,上海人老孟没有多想,便带着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十几万块来到深圳。
  “到深圳干什么,不管它,重要的是先到深圳再说,当年就是这个想法,50岁的老头子了,却莽撞得像个毛头小伙子。”老孟笑着对老刘说。成为朋友后,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
  当年,深圳在全国最热,什么在深圳最热?股票!
  当年,深圳的证券公司门外大排长龙,这长龙里就有老孟奋不顾身的身影,为了一张股票认购证,老孟可说是搏出老命了。那时不比现在,证券小姐打几通电话,大家还不乐意去她们那儿开户。老刘曾问老孟:“当初你老一把年纪,为何还不顾老命冲在前面呢,我可听说那时有踩踏死人的事情发生啊。”
  老孟回答说:“不管是赔还是赚,我都想趁着年轻参预一下。在这波高丨潮丨中如果赚了,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假如赔了,钱被别人赚走了,说明我无知,技不如人。但是我有了失败的教训,等下波高丨潮丨来了,我与那些后来的无知的人相比,就成了老手,高手了,我就可以赚他们的钱了。”

  注意,老孟说的是“趁着年轻”。老刘觉得老孟身上有一种特质,那就是热情,年轻人才有的热情,老孟50几岁尚自认年轻,可见其心态之好,真正的年轻人又有什么输不起呢。老刘当初正是拿老孟的话来劝慰深陷低谷的标哥,但40出头的标哥已觉今生翻身无望,只会以“抽”来麻痹自己,最终不知消失在何处。
  对比二人,老刘想说的是,有的人年轻,他已经老了;有的人老了,他依然年轻。
  老孟有着上海人特有的对股票的敏感和热情,但是很不幸,他不是做虚拟经济的料,几个回合折腾下来,钱就只剩五六万了。老孟很苦恼,把股票清仓后,蒙头大睡。那时,老孟住在宝安一个叫“翻身村”的城中村里,但看起来,他很难翻身了。
  大睡三天后,老孟上街了,他已经有了主意。作为前中学物理教师,老孟对无线电有常识,也不缺兴趣,他跑到赛格电子市场挑了个最热门的电子产品,传呼机,准备在它上面押宝。
  老孟买了传呼机,也买了螺丝刀,电烙铁等工具,窝在翻身路上的出租屋里细细研究,他将传呼机拆开,装上,再拆开,再装上,足足研究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陪伴他的,只有方便面。

  弄明白传呼机的工作原理后,老孟下决心自己做这个东西,他折回电子市场寻找配件,花了十几天,将芯片,线路板,外壳等配件配齐。老孟这才发现,BB机成本不过百十块钱,而市售则是一千多块。为了这个发现,老孟当晚喝了整整两瓶状元红,把自己弄得酩酊大醉。
  “迄今为止,我只有两次喝多了,一次是从安徽乡下回城,一次就是发现了BB机的商机。我想,以后再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得喝多了。”老孟说。当年,老孟完全有理由喝多,因为BB机成就了他宝贵的第一桶金。
  “读书人能用自己的学识赚到钱,那是他的福气。”老孟这样说,还不忘加一句,“我就有这个福气。”
  又花了十几天,老孟将全部配件的供应商找齐。这时,手上只有四万多块了。老孟没有马上动手,他耐心说服供应商,先付三成首期款拿货,其余月结30天,加付20%买单。供应商同意了。
  这就是老孟的过人之处,他把老马的理论给吃透了。

  因为年龄,也因为身家,老孟的朋友不多,所以见了老刘,总有很多话说。老孟喜欢和老刘痛说革命家史,说到这一时期,老孟忽然站起来,把老刘吓了一跳。老孟双手背在后面,摇头晃脑,即席背诵出下面洋洋洒洒一段话:“如果资本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敢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诚哉斯言。老刘心叹。
  “当然喽,也不全是利益驱动。”老孟停下来解释说,“一,我拿的货少。二,那时骗货的也比现在少,人家放心。三,也许是我这把老脸起了作用,人家不忍心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子的创业热情受到打击。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我那百分之二十的作用不可小视。”老孟得意地总结道。
  东西做出来后,老孟花钱在内地小报上打广告。那年头内地人迷信深圳,加上BB机一货难求,广告效果好得出奇,大大出乎老孟的预料,内地商户纷纷打电话过来请求进货。
  老孟这样回答别人:“您不如先拿几个样品试卖,觉得合适了再批量下单。”对方以为老孟人地道,做生意讲究,其实老孟当时根本就没有财力组织批量生产。内地商户感动之余,纷纷汇款过来,要求老孟发样品过去。样品自然比批量拿货贵上不少,加上从货运站拿的运费折扣,老孟手头很快周转过来,开始了大规模生产。第一桶金诞生了。

  每当忆起这段经历,老孟总是深情地说:“老刘,你不知道,那可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光凭寄样品我就发了不小的财。”说这话时,老孟面泛红晕,两眼放光。连老孟都表露如此情态,可见那真是一个淘金的好岁月。老孟当年及时踏上了“金光大道”,并在这大道上一路顺利走来,走到了现在,老刘还要祝愿他走向未来。
  老刘为什么把美好的祝愿送给老孟?因为老刘服老孟的气。老刘为什么服老孟的气?因为老孟发家一不靠MBO国家,二不靠套取人民银行,三不倒房倒地,四不坑骗群众,五不做偏门生意。能做到这“五不”而发家的,凭什么不能让老刘服气?又凭什么不能让大家服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