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风云战沙场》
第17节

作者: 暗夜三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道理类似于老子《道德经》里所述,水不争而成其大海,人不争而位其尊之理。
  不过此时王禅还没有机会学习老子的道家之理,只是心里有这样一种想法。
  “夏之意于我在于成长,不畏风雨,不畏酷暑。
  享天地之灵气,如同一株初出苗的稻谷,孕育希望,开花结果,才能有秋之谷实。
  谢谢李伯伯提点,王禅知错了。
  与参天大树比,小子只是一株幼苗,还没有足够的能力。
  需要在这个时候多思多谋,积蓄足够的本钱。
  现在的积蓄,代表着将来的成就,空有思谋,却也只是空空。”
  王禅悟性之高,非常人能比,只经李悝的提点,就已参透这夏之意于己意味着什么。
  李悝此时才看着王禅,面有愧色,心里到是十分欣赏,这块美玉终于懂得知己之能,藏拙之用。

  “今日之言,望你此生不忘。
  人之所学,立本在先,筑基夯础。
  做人之道,论辨之术,易理之义,纵横之理,仍至于权谋富贵还在其次。
  正所谓功到自然成,你若打好基础,自然能枝繁叶茂。
  你回去吧,我这里有一册《连山易》,是上古奇书,今天就传于你。
  此书为易之初成,自然而然。
  传闻成于黄帝亲书,你须珍之又珍不可轻易示人所说。
  更不得用此易之理泻了天机,有违天道。”
  李悝说完,从桌子中抽出一个包袱,用锦布包扎,却十分阵旧,却显得十分珍贵。
  王禅双手接了过来,心中这才兴起欢悦。

  “谢李伯伯赐书,禅儿定不负李伯伯所托,也不会忘了今日所悟。”
  王禅说完,对着李悝行了一个大礼,以示感激。
  ”识物之术,重要本性,外在之表,易于受惑。
  此考验只是要让你多思多谋,对同一事物,首当以自之本性去认知。
  世界之大物与物之间千丝万缕,错踪复杂,只有透过表像,认清实质,方可算是识得一物。
  夏之意也好,春之意也罢,非一物一言可概之,日后希望你视物见本,而不是迷于表相。“
  李悝再把出此题的本意说出,就是要让王禅能透过表相,看到物的真实本性。
  而且不拘于一格,联系其它万物,这样就可以参透物物变幻,这该是有意培养王禅的认知能力。

  王禅此时才真正意会杨悝的苦心,用一道似是而非的题,让人方方面面来认识夏天,同时也是提醒王禅,以他的见识,今后会有更多不认识的事物,那么有此方法,自然可以得心应手。
  “去吧,回归天性,该玩则玩,不必过于拘束。
  玩乐之中,自有天道,你若能感知,自然也是一种历练。
  第二个锦囊你回去就可以打开了。”
  李悝见王禅沉思,知道他在思考自己的话,心里也满意,到是给王禅一个玩的机会,若是拘于理论,反到反了天性。
  李悝的话已算是承认王禅的已通过第一关考验。可王禅却不敢得意。
  依然十分严肃的对着李悝又是一揖道:“李伯伯,那禅儿这就回府,出镇已两个时辰,想来母亲也在牵挂,就不打扰李伯伯了。”
  王禅说完,这才退着走出堂屋,十分谨慎。
  回到赵府,王禅依然显得十分沉稳,并没有兴奋,只是脸上慢慢已是笑颜渐开。

  “禅儿,第一个考验完成了,看来你已得到你想要古书了。”
  王彩霞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自己的儿子,语气也温和许多。
  “母亲,你怎么会一下子就看出我已完成考验,你是如何知道的,是猜出来的吧?”
  王彩霞并不急着回答王禅的问题,对王禅来说是疑问,对她来说却是显得显见的。
  王彩霞见王禅一头汗,伸手拉着王禅走进堂屋。
  “观人之术,日后你自会知道,我是你娘,自然知道你的习惯。
  你若没有完成,反而会装作开心的样子,掩饰你心里的失落。
  可你刚才却故作深沉,想装作失落的样子,然而你毕竟只是孩童,眉宇间却也掩不住喜色.

  所以为娘的一看就知道了。”
  王禅若有所思,摸着头,脸上嘻嘻笑着,想着王彩霞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一路走来,他还在想着李悝为何要考校他夏之意。
  其实并非只是想让他认识到夏日于他代表着什么,而是要让他思考。
  就如同在镇上一样,若不是有赵伯、农家妇女,还有那个神秘的说书人,他们的话都给了王禅启发。
  再后来的巷子里的小伙伴们,在玩乐之间,他也懂得夏日不同的人,却也有不同的生活.

  并非人人都可以坐在茶楼酒馆,消暑纳凉,大部分人求生之道,不依夏日还是冬日之别。
  如此,说得他也善于观察,再总结所思,若不然他也不会想到这么多。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对于不同的人,答案往往不一样。
  所以看待事物,必然需要全面而联系,不能孤立。
  刚才一时之间兴奋,所以也就忘了问李悝。
  现在王禅想起来,也觉得自己还是思虑不周,只知其一,不懂其二。
  现在再听王彩霞一语,内心对这些看似不着边的学问,反而更有兴趣。
  “母亲,你能不能教一教我,如何观人,就好比我现在就不知道娘在想什么?”
  王禅见王彩霞并没有表现出十分高兴的样子,反而脸上布着忧虑,所以觉得有些反常。

  就算是自己不能完成考验,怕也不会如此。
  现在自己完成考验,到反而忧虑重重,显然有些于理不合,所以王禅借观人之术,才有此问。
  “禅儿,听说你刚才在镇上惹了你舅舅,而在还不实话说来。”
  王彩霞一说,王禅顿时吓得有些失色,他的猜测还是不幸言中了。
  这虎踞镇不大,只要镇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很快就会传出来,更何况纵有赵伯陪着,可作为母亲的当然还是不会放心。
  “夫人,小公子并没有惹王家大公子,那该是大公子做了不齿之事,被少奶奶抓了个正着.

  禅儿并没有招惹大公子,只是无意碰到而已。”
  赵伯向着一揖,对着王彩霞把刚才的事简单叙述,一时解了王禅的恐惧。
  小王禅天不怕地不怕,但对自己母亲还是心有惧意。
  “是吗?
  大哥品行我也知道,如此一来,不算惹上却也惹上了。
  六年前,只因他骂了禅儿,我让他受家法处置.
  而如今又遇上禅儿,再次要受族规处置,他必然怀恨在心.
  以后禅儿离你这个舅舅远些,纵是遇上,也不必纠缠。”
  王彩霞说完,坐了下来,两个丫头端着盒子走了进来。
  “赵伯、禅儿你们也累了,这是酸梅汤就喝一点吧,解解暑。”
  王禅一听,十分好奇。
  这酸梅汤刚才在镇上的时候听农家妇女说过,可他却从来也未喝过。
  看来他的母亲也如刚才那两个农家妇女一样,十分挂念着他,所以刚才才会因他惹了舅舅之事而担心。
  王禅接过一碗,这才发现手中还抱着锦布包的竹简。
  “母亲,这是李伯伯传儿子的古书,母亲帮我看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