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龙泉》
第36节

作者: 叶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个人躲避在石门内的安全地带,我忽然闻到一股单单的酸味,这股酸味中却也夹杂着忽有忽无的类似樟脑的味道。
  寻着气味找去,发现石门内仍树立着两尊石像,石像等高等宽,高三米有余,宽一米左右,造型亦相同。
  石像下方各置有一个方形石底座,高度至少五十公分,且上面密密麻麻刻有文字。

  在分辨那些文字之前,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引得我们注意。
  方形石头底座各露出了一个缺口,好似是上面的石像被扭转了半圈,故意将其露了出来,酸酸的怪味正是从漆黑的缺口中不断冒出来的。
  “这石像看着分量不轻呐,怎么底座儿是空心的。莫不是那老粽子把几千年的裹脚布塞在了里头,才会冒如此酸味。”胖子讲话的同时,几道光已经齐齐对准那里。
  顺着探照灯往里面照去,只见空心的底座内部叠满了暗红色的圆形润石。

  里面的石头层层叠叠,大的如握紧的拳头,小的如鸡蛋。
  在探照灯的照射下,石头反映着奇异的光芒。虽不刺眼,却让人很不舒服。
  胖子以为是某种红宝石就想伸手抓上来两颗,我拦下他,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如此看来,外面的黑鸩不敢跟进来很有可能跟这些红石头有关。
  我联想脑海中所有关于带有气味的石头,加之鸟类惧怕的信息。
  突然想起一种可能,传说中确实有种罕见的石头能驱百鸟,是大部分鸟类的克星。
  南翁仙石,传说中南极仙翁养的仙鹤口中吞吐之物,石头被仙鹤吞入口中会变成圆润的暗红色,并带有某种奇特的酸腐味。
  这种气味能驱百鸟。
  实际上这种石头是天然形成,并且只分布在南海某处神秘的区域,极其的罕见。
  南翁仙石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酸,且挥发性极强,鸟类吸入后会头部胀裂而亡。
  此时只觉得周围原本淡淡的怪异酸味变得愈加浓烈,喉咙处也开始发痒。

  由于对于这种石头记载很少,很难说人大量吸入其挥发的气体后,会不会造成某种恶毒的影响。
  保险起见,我拿出便携式滤芯面罩让大家都戴上。
  戴上面罩胖子的声音有些发闷,他说原来这是一箱子樟脑丸,墓主人这是把我们当成了蟑螂。
  面罩的过滤芯中有活性炭等吸附物质,短时间内那种浓郁的酸腐味不再那样明显,但面罩内的过滤芯使用寿命有限。既然这些石头碰不得,便准备继续往殿内进发。
  可刚把目光从南翁仙石上移开,却发现更为古怪的是这两座石像。
  ? ? ? ? ? ?竖立着的两尊石人像,人身鱼鳞,全身竟然布满了鱼鳞。
  那些鱼鳞被雕刻的栩栩如生,灯光照上去更似正在波动,像龙人,或者说是鲤鱼成了精。
  这让我想起以前差点淘中的一件纹龙银酒杯,那上面的花纹很是奇特。
  单杯直径不过十公分,高二十公分有余,杯子的托柄就是这样一个造型。只不过没有石像这样完整,托柄只有长毛鱼鳞的人身,并没有头颅。双手高举,似乎是把酒盅当做了脑袋。
  只可惜我当时把它错判成一个造旧品,其实一眼货(是指一件东西看一眼就知道是真的,不用再多看)

  跟做旧货之间的判断十分令人尴尬。
  一般来说,古玩做旧都会以,以假乱真为直接的方向,所以在做旧方面,有的细节它会比真的还要讲究。
  这虽然能让刚入行的小老板们眼前一亮,却也更容易让行家看出破绽。
  行家判断一件古玩真假的时候,是全方面的判断,各个关键性的细节都会牢牢把握住。
  像这种片面"用力过猛"的情况,反而会使行家更快的发现异常。

  所以造旧行业在提升造假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往心理学的方面延伸。
  所以世面上出现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类东西大多造型奇异且无源可查,让行家们根本无法参考文献,只能凭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去判断一个物品的真假。
  往往这个时候便是做旧之物最占有优势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个错觉。
  让你以为没人会把做旧品做的这样假。
  刚才所说的纹龙银酒杯,外形极像现代的高脚杯。
  如果抛开造型不说,其材质确实为上品,做工也十分之精致。

  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太心高气傲,那卖主要的价格并不高,但我为了敬宝斋的招牌,选择了宁可错过一件宝物,也没给一丝打眼的机会。
  或许这两座石像就是那银杯的来历出处,只可惜,现在回想起,纹龙银酒杯细节已经淡忘了太多,只有一个模糊大概的影子。
  不然两者相之比较,或许就能得知一些答案。
  我研究了一会石像,胖子已经拽着龙五继续向前探索,我太了解胖子了。他一定是见没啥东西可拿就拽着龙五往正殿里面继续进发。
  无奈只能弃石像于不顾,回身望了望,令人心安的是外面的黑鸩仍是保持着徘徊,未再敢前进一步。
  三个人,三道探照灯的光芒,两前一后组成一个倒三角形状。
  我仔细的观察正殿的布局与风格,竟惊奇发现
  里面的布局更像是汉代。

  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判断出现了错误,西晋地宫的外观怎么会有汉代的内部归置?
  但仔细观察后,我十分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这汉代墓风格绝对错不了!
  汉墓典型的特征是连通正殿的神道横建祠堂,各列砖室与石室耳室。神道两侧还列置人物和动物的立雕石像。
  我们身处在神道,刚才的石像却将人物与动物结合起来,生满鳞片的人像。
  胖子已经走到左侧的耳室前,示意我可否进去探查。
  一般的耳室会有少量的陪葬品,更多的可能是对墓主人生平的部分记载。
  为了搞懂这披着西晋外皮的汉墓,眼前的耳室自然不能放过,耳室内或许会有线索。
  耳室分左右且对称。我招呼胖子一声,首先选择的是左侧这偏门耳室。
  进入后,发现耳室内并不大,似乎十来平米方可见底。
  三道强光手电射出的光柱均是在墙面上扫射

  四周都被一层暗红色的物质包裹,近距离用手电照射,发现是起了皮的釉面。
  用手扣下一小块,凭着多年的职业病就想捏近鼻子前嗅上一嗅。
  这时,却被胖子的一声惊呼打扰。
  “老曹,快过来看,这角落里蹲着两个大铜箱子。”
  顺着胖子的声音看去,方才发现胖子站在耳室的西南角,身下两个箱子的顶盖已经被他翻开。

  原来一开始没注意到这两处铜箱子并不是因为我们眼拙。
  那两座铜箱子表面被涂抹了与四周墙壁一样的暗红色,胖子一不小心被磕了一下,才猛地翻起了铜箱子的顶盖。
  两个铜箱子顶盖被翻开,像是两条搁浅的鲸鱼,巨大的口齿张开,似乎肚子里永远填不满。
  更为奇怪的是,两处铜箱子的内部。
  较左侧的铜箱,内部如新,保存的十分完好。
  而靠右侧的铜箱,已经生满绿铜锈,像是被一层晒干的苔藓包裹,虽年代感十足,却让人看上去很不舒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