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友》
第23节

作者: 日月星辰催人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说在距离Z市200公里之外的一个小穷村子里,有一名出外当兵多年的中年人,回家照料卧床的老母。却不想由此便引得村外停满了高级轿车,无数西装革履、神色谦恭的地方官员们,三三两两扎堆聚集着,明显来路不一。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就是那位侍奉老母的中年人。但烦恼也是共同的,就是谁都不敢贸然闯进门去惊扰人家。
  那位中年人是何方神圣?比这些地方豪强们级别更高的官员吗?
  非也。

  他只是位专搞文字工作的机关秘书。在外当兵时,开始是在部队基层中做文秘,后来虽然成了某个总部的工作人员,级别也并不太高。而他对追求这些东西也不在行,原本只想着转业回家,能在当地找个继续搞文字的工作,方便陪伴老母就可以了。
  有一年,他回乡探亲时,拜访了当地县政府有关部门,询问能否在转业后来此谋一份差事。结果他看到的是各式程度不等的惊奇,仿佛他讲的是多么怪诞的天方夜谭。后来有同乡告他说,你也真有意思啊,如今哪里的政府机关不是人满为患?你一无后台门路,二无实权在握,人家怎么可能接受你?
  他想想,也觉得自己天真,就死了这份心,埋头在京城搞他的文字材料。
  然后有那么一天,出自他手的一份材料被一位高层首长看到了。
  不久他被调到了这位首长身边的秘书组里。
  后来这位首长又有了更高层的地位。
  尽管,首长的秘书自己并不认为该有些什么事情发生,但在家乡人心目中,那可完全不一样了。
  此后围绕他老母发生的种种关照细节可想而知。但无论怎样,他都没有做出任何表态。而这更仿佛激起了地方官员们的斗志,犹如黑客群纷纷攻击某个著名的防火墙一样,他们前赴后继,奇门遁甲,花拳绣腿,怪招迭出。尽管谁都没能如愿,但丝毫不影响继续奋战的情绪。

  终于,首长秘书专程请假回家,照料弥留的老母了。一个传说中的神圣,至少是神圣身边的人,居然降临到了咱这穷乡僻壤,这可如何使得哟。
  远近的官员们就此便闻风而至,然后齐齐停步不前。这情景倒很象江湖中各路侠客聚集到了某个藏宝洞口,却人人心怀鬼胎,既不敢轻举妄动,成为帮别人探路的替死鬼,又怕别人先下手为强,自己只能沦为看客。这心情太痛苦了。
  很不幸,素为我所敬重的于书记,也成了这些痛苦者中的一员。
  于书记独自站在村口,抽完一包软中华,仍想不出什么好主意。靠什么小村长之类的引荐是门儿都没有,尽管村边这些大员们当中随便站出一个,都能把当地镇长给吓得屁滚尿流。但你不是来找茬的,人家无论村长怎么传话,就是不见,你还能学张飞,一把火将人家茅庐给烧了?
  所以其他那些朝圣者便都成了刘备,只是一味恭候在茅庐之外。

  天黑时分,有些朝圣者已开始陆续离去。但于书记还在原地伫立着,只是不抽烟了,改成打电话。
  又经过两个小时的焦躁查询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人。这个人曾是首长秘书的同学兼好友,也擅长搞文字,多年来一直跟老同学保持书信往来,当然都是纯工作交流性质的。此人由于常年在外漂泊,所以并不为老家的人所知。如今,他的工作地点是Z市报社。
  他叫孙方正。
  于书记马上拨通报社电话,找到正在值班的孙方正,轻声告诉他,你明天不要安排任何工作,我今晚上有事找你谈,回去可能晚一点,请你等我。
  那端的小报记者孙方正先生手持话筒,听得毛骨悚然。我这不是做梦吧?这是于书记,Z市一号,平日连见他的机会都没有啊。有两次说是采访,其实就是把提纲交给他秘书,然后由秘书整理出一份稿件来,一字不改照发出去。今天这是怎么了?
  但他一直等到天亮,也没等来于书记。
  然后便知道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请注意,这一版本中孙方正的角色,是其它任何传闻中都不曾存在的。连于书记的司机都不知道。所以,海波才有理由坚信自己的权威。

  日期:2007-2-6 18:50:04
  81.
  其实,海波以为于书记给方正打电话这事没别人知道,是太小看我们政府了。
  几天后,就有人把方正找去询问了一番,主要是于书记跟他在电话里讲了些什么。方正表示确实不知道,于书记只是让自己晚上等他回来。问方正的人也就没深究,但很严肃的叮嘱他,此事要高度保密,绝不许外传。方正自是满口答应,但心下不免忐忑。
  回头赶紧找海波拿主意,海波无非安抚他一阵,没事没事,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同时不禁苦笑,感叹自己竟也犯了把别人往单纯处想的毛病。于书记临死前打过的那些电话,当然很容易就能查到。而那些找方正的办事人员,不会也以为方正至今还不知道于书记找他想干什么吧?

  但海波却想到了另一件事,便提醒方正,往后啊,说不定还会有人打你的这方面主意。
  方正不禁悲从中来,仰天长叹道,这是非要逼我背井离乡不可了。
  日期:2007-2-8 8:55:17
  82.
  那段日子里,我百感交集。

  敢情以于书记这种形象较为端正的干部,在升迁面前仍不能免俗。即便一点若有若无的机会,也不能落于人后。至于这样吗?
  我还不能将这种感慨让海波看出来,以免遭他嗤笑。自然,他不会直接将这类举动表现出来,但即便他通过极婉转方式让我感到的劝告,也每每令我耳热心跳,胜读十年书。
  算了,不去想那些,干咱们的事吧。
  给海波打个电话,收拾收拾,到北京去找那些牛逼匠去。
  他笑笑,随叫随走。
  牛逼匠的叫法是当地方言,我当然是从他那学来的。他把京城人都看作口技高手,但他到了人家面前之后,只是摆出一副看似憨厚、甚至不乏笨拙的乡土姿态,却能始终不落下风。我常在事后说他代表了Z市当地的一种典型作风——出卖朴实。

  我们的几个项目都势头良好,个个投资巨大,技术构成先进,对当地产业布局的提升足以起到巨大作用。
  平心而论,海波在过程中出力不小,尽管他也顺便谈了一些小合作,但其中油水都不算太厚。所以,他也特期待着眼下的几个大项目赶紧落成,那样他至少可以拿到其中的一些配套工程来干。
  在北京的一个晚上,我和海波坐到一个比较清静的酒吧里,打算来两杯。那个白天里,有个很大的项目取得了堪称实质性的进展。
  灯影迷离中,几杯下肚,俩人都懒洋洋的笑着,有一搭没一搭着聊着官场及女人等话题。
  然后他提到了明年的换届。别看他是个商人,对官场的事倒比我更敏感。当然我这标准也太低了。

  后来,具体什么话头赶过来的我都忘记了,反正我讲出了一句足以体现我低下政治素养的话。我说,海波你看,等这几个项目做然后之后,我是干Z市的书记好呢,还是市长好啊?
  他不讲话,眼睛盯着我看了一会,笑笑,将一杯酒倒进嘴里。
  我想,他那时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对我的绝望,怎么傍上了我这么一个毫无上升潜力的官员。但他的难处还是,无法直接教诲我。
  于是,绕了一会,他讲起了他姐夫的故事。
  日期:2007-2-9 14:22:38

  83.
  海波姐夫姓苏,文丨革丨刚结束时,作为工农兵学员由师范毕业,在当时的Z县一中教语文。在他当班主任的班里,有个女生是董老的小女儿。
  当时的董老是县委书记,很快就认识了这位苏老师。
  估计在苏老师来说,倒不一定费过什么心思。那还是人际关系比较淳朴的年代,机关上又正需要文化人,苏老师便成了县委办公室秘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