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60节

作者: 溪亭赏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14 16:00:21
  放眼朝廷上下,能让赵禥放心的也就贾似道了。当年贾似道顶着朝中压力,坚决拥戴赵禥当上了太子,此种恩德让赵禥刻骨铭心,也让他看到了贾似道对他的无限“忠诚”。
  同时,贾似道生财有道,在自己发家致富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皇帝,不仅使国库财源滚滚,也让皇帝的私房钱水涨船高,让赵禥在美女的面前大手大脚、大赏特赏,露了脸,直了腰,讨了好。因此,赵禥一定要用贾似道,一定要找到贾似道。
  贾似道潜伏的功夫还差了点,很容易就被发现了踪迹,听到贾似道还活着的消息,赵禥擦了擦头上不听使唤、不断冒出的冷汗,嘘了几口长气。他盘算了好一会儿,又把自己掂量了一番,觉得单凭自己这个皇帝,是请不动贾丞相的,必须找一个极有份量的帮手才行。

  这个帮手,就是太后谢氏。
  谢太后是已故理宗赵昀的皇后,赵禥登基后被尊为太后。历史上有两种太后,一种是管事的,如西汉的吕后,清末的慈禧;一种是无权的。谢太后属于后一种,但因地位尊崇,大臣们还是要给她些面子的。
  现在皇帝儿子可怜巴巴地跑到门上来了,谢太后当然不能不放下架子亲自出面去求贾丞相。原因有二:一是赵禥既不是死老公赵昀亲生的,更不是谢太后的骨肉。她老人家的身份尴尬,对这个名以上的儿子没法拿出母后的架势来,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只能听话;二是她也觉得赵禥忒不像话,只顾在美女丛中快活,糟践了身体不说,还耽误了国家大事,弄不好还会丢了赵家祖宗的江山。如果不找个人帮帮他,这个家还有这个国就真要完了。

  请出了太后,赵禥顿觉有了底气,亲自写了一份诏书,盖上皇帝和太后的印玺,恳请贾丞相出山。贾似道挣足了面子,欢欢喜喜地得胜回朝。
  赵禥不傻,知道不能送空头人情,也知道贾丞相的胃口不小。他心中道:老贾,只要你不打皇冠的主意,俺啥都能给你。所以他在亲切接见贾丞相后,经过一番周折,特批贾似道为太师,封魏国公。
  贾太师的威风大了。朝会时,他向皇帝行礼,赵禥必然起身答拜,称之为“师臣”,从不敢“老贾长”、“似道短”地称呼他的姓名。文武百官摄于贾似道的淫威,都腆着脸、不知羞耻的叫一声“周公”。
  即使如此,贾太师还是觉得权力太小,很不满意。过了两年。也就是咸淳三年(1267),他又装出一副孝子的摸样,说是要辞职回家,奉养老母。赵禥急坏了,再度撇下一大堆美女,每天派四五拨大臣、侍从恭恭敬敬地到太师府传旨,极力挽留贾似道。贾似道不为所动,就是不出来。
  赵禥又生一计,每天又派十几拨太监,抬着皇家的珍奇异宝,浩浩荡荡地送往贾家。他还下了命令,让使者晚上也守在贾似道门前,一是苦苦哀求,二是怕贾似道又“潜伏”了。
  两斧头使完了,见贾似道还没有动静,赵禥赶紧命人连夜赶工,在葛岭修了一座豪华宽敞的府第,赐给贾太师,请他把母亲搬来同住,让他既能尽忠,又能尽孝,也好铺下身子给皇帝打工。
  三板斧抡完了,贾似道还是高卧府中,高地不去上班。赵禥终于明白了:这老小子不仅要钱,要名,还要权!行,俺都给!他亲自拟诏,以贾似道为“平章军国重事”,就是从此以后朝廷大权尽归贾太师,一切他说了算。同时还破格规定,贾太师三日一朝,在中书堂办公,其余时间可以不坐班,在家中处理政务。

  贾太师这才满意了,收回了辞呈。打那以后,除了每三日见皇帝一面外,他就在家坐地,喝酒、赌钱、斗蟋蟀,忙得不亦乐乎。大小官吏抱着公文,络绎不绝地穿行于太师府,请他老人家批示。他看也不看,丢给门客处理,贾家门庭若市,朝堂门可罗雀,贾似道成了影子皇帝。
  不看公文,不等于贾太师啥事不管。他紧握人事大权,谁送礼多,就让谁当官,着实发了大财。对于得罪他的人,他从不轻饶,轻则痛骂一顿,重则一撸到底终身不用。一时间朝中群魔乱舞,贪官横行,一片黑暗。
  贾太师玩弄猫捉老鼠的游戏极为过瘾,动不动就故伎重演。又过了两年,即咸淳五年(1269),他第三次提出辞职。这回不是养他娘了,而是养他的病,道是日理万机,积劳成疾,要皇帝放他一马,让他休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