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真实奋斗和情感经历——当爱已成伤》
第2节

作者: 若煊若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思高考失利,未能圆梦北京,最终在家乡的一个师范大学读的专科。即便如此,她仍然不肯泯灭心中对于北京的向往。她在自己的座位上,一遍又一遍描画“BSD”三个字母,这三个字就是自己的梦想:北师大!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学校天天用84消毒水擦拭桌面,“BSD”三个字母经常被擦得模糊不清,吴思就固执地重新描画,而且会比之前的更清晰。
  吴思因了这个梦想,成了班上最勤奋的学生。她用了两年的时间,考出了山师大本科的全部课程,而且平均分在85分以上。她终于赢得了与本科生同时考研的资格,这次的志愿,她坚定地填上了北师大。那些无数个“头悬梁,锥刺股”,为北京的梦想而战的日日夜夜,虽然艰辛却无比快乐。
  最终,她的考研成绩是348分,总分比北师大的总分数线高出很多,有一门专业科考到了130多分,但是却因为英语考了53分,以两分之差败北,与自己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北师大擦肩而过。
  吴思想想自己也真够固执,这样的成绩如果选择调剂,照样可以去读一个中等的研究生院校,但是由于这些学校不在北京,吴思选择了放弃调剂,并暂时把北京的梦想搁浅,应聘到家乡的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
  当老师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父母也很高兴吴思可以留在家人的身边,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学校里的领导和学生也都很喜欢这个有着坦诚笑容的姑娘,甚至学校里也有男教师对她表示了好感……
  如果吴思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现在的她也应该结婚生子了吧?从此,在美丽的家乡小镇过上波澜不惊的日子。可惜,吴思不是。她安安静静的外表下面从来都是一颗动荡不安的心。她从小向往那些流浪歌手,可以浪迹天涯。而吴思的天涯就是北京。于是,她在家中的反对声中毅然决然地辞职,踏上了去北京打拼这样一条未知的旅程。
  当然,吴思没有敢把陪伴自己去北京打拼的人是梁逸这个事情告诉父母。因为种种原因,父母对于他们两人的交往强烈反对,如果知道同行的是他,即使打断吴思的腿,也断然不会同意她去北京的。

  临走前,她笑着跟爸爸妈妈告别,对他们说:“放心吧!我北京的朋友已经帮我找好了住处和工作。”
  伴着这样的谎言,她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任泪水汹涌而下。
  毕竟,还是有太多不舍。
  但是,谁让她的梦想是去北京呢?
  即使不能去上研究生,即使此去前途茫然,她也一定要去。
  因为,那里系她一生心。

  日期:2014-09-05 20:35:52
  第二章 这里是北京?
  正当吴思也抵挡不住疲惫袭来,沉沉睡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乘务员大声地喊:到站了,下车了,下车了!
  梁逸轻拍吴思的肩膀说:“终于到了,咱们下车了。”
  吴思一下子清醒起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多少次在内心呼唤的北京城就在自己脚下了!这个城市从小小的黑白照片走出来,一直走向她的内心最深处,并在那里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如今,一张车票,一天颠簸,理想便照进现实,这怎么不让吴思感慨万分呢?

  跟梁逸一起拎着一堆的行李下了车,举目看去,车站里熙熙攘攘,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有的人跟吴思一样,带着一脸的新奇,初到北京梦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有的人却是满脸的疲惫和沧桑,在北京经过几番摸爬滚打后,最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选择黯然离开。
  他们两个年轻人,吴思24岁,自学本科毕业,只有不到一年的工作经验。梁逸19岁,刚刚高中毕业半年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两个人有的只是一身简单寒酸的行囊,以及加在一起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在遍地是人才的北京,他们就像毫不起眼的小蚂蚁,没有资质,没有背景,没有金钱,但是他们依旧对未来怀着美好的期待,立志要在这个偌大的城市站住脚。这么想着,吴思不禁暗暗下定了决心。

  吴思和梁逸在北京一个亲朋好友也没有,他们来了既没有接站的,也没有人可以去投奔,只有一个据说租房很便宜的地方可以成为下车后的方向。这是一个一起考北师大的研友杨萍告诉她的。
  这个地方就是西局。

  由于下车的人太多,打出租车的人排起来一个曲折蜿蜒的长龙。吴思和梁逸负重前行,一点点地挪动,耗尽了全部的体力和耐性,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打上了出租车。
  听杨萍说,在北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排队,打车排队,上厕所排队,挂号排队,结账排队……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看来果真如此。
  打开车门的时候,吴思看到车窗上明码标价:1公里2元,心里暗想这也不算贵。
  上车后,梁逸把西局这个地址报给司机后,司机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被觉察的笑意。

  虽然浑身累得像是虚脱了一样,吴思还是打起精神向司机询问两天后在国际展览馆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的情况。
  “咳,那是人家高学历的人去应聘的地方,像是你们打工的,就不必要去凑热闹了,倒是可以去劳力市场去看一下。”司机吊起嗓子,嗓音高而细长,是典型的北京方言。
  想必司机从他们破破烂烂的行李袋,土里土气的打扮,以及他们刚刚报上的地址里,看出他们两个只不过是来北京务工的农民工,因此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梁逸刚要跟司机争辩什么,吴思赶紧碰碰他的手制止了。都说北京人骨子里很高傲,外地人在他们眼里都是三等公民,不想初来乍到已经有所体会了。

  由于是大年初八,很多外地人还没有返京,加上不是下班高峰期,车子一路行驶还算顺畅。吴思看到计程的数字在飞速增长,一会工夫已经40多元了。本以为1公里2元很便宜的,谁知道那是“温水煮青蛙”。
  还好,正当吴思盯着数字,心疼银子的时候,车停下来了。司机对他们说:“喏,到了。里面太窄,我不好掉头就到这里下吧。”吴思心想还好不继续送,能省下几元钱了。
  吴思和梁逸一边向村子里面走,一边打量着这个即将入住的村子。窄窄的巷子两边密密麻麻排列的全是三四层的筒子楼,楼房破旧简陋,有的最上层甚至是用类似铝皮的材料围成的简易房屋。每个单元都有仄仄的早已锈迹斑斑的楼梯,每一层的栏杆上都挂着红红绿绿的衣服。
  远远地,便闻到公共厕所里散发出的熏人气息,每隔一段距离便是一个垃圾堆,各种垃圾占据了半边道路。而巷子两边全部被摆摊的人占据,让巷子显得更加拥挤。一阵北风刮过,巷子里的沙尘扬起,裹夹在里面一起翻腾的还有各种垃圾、塑料袋、纸张以及被风刮下来的衣服……
  不断有人在村头进进出出,来去匆忙。他们有的是农民工的打扮,身上还沾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有的看上去是上班族,穿西装系领带斜背着电脑包。

  吴思忍不住问身边包揽了最重的行李袋,还不时提醒她注意车辆的梁逸:“大狗,这里就是北京吗?怎么还比不上我们那边的村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