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工厂主曾经历过的大小骗局 - 希望对创业中或准备创业的您有用》
第3节

作者: 老刘_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刘经历的惊险场面不少,也曾在宝安的大街上和三五个小偷力战,都没怎么怕过,但独这次印象深刻,次次回想起来觉得后怕。点解?盖因其团伙策划之完整,心思之缜密,计划之周详,细节之真实,铺垫之繁多吓着了老刘,是其用心之深让老刘怕,是其“阴”让老刘怕,怪不得司机当时说老刘“一身是汗,脸色苍白”
  另外,老刘想说的是,无论赌场多么可怕,千术多么高明,只要你“据拒腐蚀,永不沾”就问题不大,本故事中的骗子们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把目标拉下水,好让他们得逞。
  第一回“打麻将”的故事就说完了,下回说个去内地被骗的故事,题目就叫“去内地”


  二。去内地
  老刘不是个经商之人,厂里业务生意始终没有大的起色,于是病急乱投医,在深圳本地的几份报纸上打起了广告,小方格那种,也不贵,包月的好像两千来块,记不清了。
  “话说若干年前的某日,生意清淡,老刘正百无聊奈坐在办公室里,忽闻电话铃响,老刘心惊胆颤,以为是供应商催款电话,示意旁人去接。然对方直呼找老板,并不言事。旁人不敢做主,将电话递于老刘。”
  抱歉,第二个故事发生时,确实和第一个的情形相似,遂借用,见谅。
  对方是个女声,在电话里说:我再拨过去,麻烦你开一下传真机。
  老刘见不是催款,爽快放下电话。对方很快拨过来,老刘打开传真,静候。
  不一会,收到几张传真纸,上边歪歪扭扭画了几个图形,老刘站在日光灯下,看清楚了图纸所画何物,原来是联接上下水管道的三通,四通,弯头。旁边标有几行字,仔细辨认是:共需要九万套,需六十天供货,A三万,B三万,C三万。ABC分别指向那几个画得歪歪扭扭的接头。
  老刘注意到传真纸的抬头,有单位名称:XX县XXX贸易公司,并盖有公章。
  当时的背景是各地大搞城市建设,房地产也开始蠢蠢欲动(当然比不上现在火)上下水管道淘汰了金属的,改用PP的了,PP管就有很多厂家生产,比如北方著名的“X德”,这边的“X塑”等等,但是生产配套接头的不多。盖因其工艺不同,塑管是挤塑产品,简单,而接头是注塑产品,较复杂,有些结够形状不归则的三通四通模具相当复杂,有些地方生产不了。
  老刘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是笔大生意。


  老刘找个借口把文员MM支出去。此文员MM是老刘女友同学,兼文员兼出纳兼打杂兼跑腿兼招待兼老刘的出气筒(女友在家做老板娘,把她同学放在老刘身边。够聪明)老刘有着小生意人的精明,凡和商业机密有关的,必摒开旁人,更别说后宫之人。
  见文员不情不愿走开后,老刘关上门,照传真纸上所显号码,拿起电话拨过去。电话通了,老刘干咳两声,柔声说:您好,我找王经理
  先前女声正是王经理,她说:哟,是刘先生吗?
  这一问把老刘问傻了,相隔千里,她怎么知道我是谁。
  传真表明,对方是X北省XX地区的,王经理也间接证实了这点,她的
  普通话带着当时很火的一位小品老大妈的口音。
  老刘愣了一下,赶紧问,王经理通过啥渠道联系上本公司的?(声明一下,老刘开的是个体户厂,不是有限公司,对外交往中有时大言不惭自称“公司”)
  哟,你广告都打到报纸上了,我们一看报纸就看到了呀。
  王经理声音很豪爽也很媚,北方女人通常的那种。当时差点勾起老刘的思乡之情。唉,几年没回家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呀,不知家里老母亲身体还好吗。
  喂,刘先生,你说话呀。
  老刘一惊,这才找回缰绳,把思绪拽回来。


  说句题外话,现在的社会就业困难,但机会不少于任何时期,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也总有人想不劳而获,妄想从别人的辛勤汗水中分一杯羹。当你开了工厂或是开个公司,就会有人盯上你,各种各样的骗局也随之而来,老刘希望各位GGMM不要把此文当作小说来消遣完事,而是从中见识领会骗子们的各种手法套路,提高警惕,为自己的工作生活保驾护航。言归正传。
  不知道啥原因,老刘在和别人交谈中总是跑神,有时别人说得热火朝天,老刘思绪早跑到八百里天外。女友美其名曰“发散性思维”。但老刘有个长处,一旦思绪收回后,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攻其一点,找其漏洞。
  此刻老刘把思绪拽回来后,又问王经理:我没在内地报上登过广告呀。
  呵呵,我们看的是“深圳XXX报”。王经理在电话那头说。声音好听,笑得也好听,老刘又差点迷糊了。
  老刘心想你们内地人还看深圳的报纸呀,我们自个都不看。老刘说:是这样啊,“深圳XXX报”的影响力可真大。
  哟,刘先生,你们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建设走在全国的最前头,“深圳XXX报”我们天天看的呀。
  乖乖,几顶大帽子虽然是给深圳戴的,但那一刻却把老刘的脑袋砸晕了。
  王经理又在电话里说:刘先生,您看过后,给我们传过来一个报价好吗?
  老刘点头如捣蒜:好好好。
  还有呀,日期从今天算起,您看能不能完成。不能完成就别勉强,我们再找别人。
  老刘在心里火速盘算一下,时间抓紧些应该能如期完成。于是赶紧答应:工期没问题,呆会核定一下报价马上给你传过去,大概一个钟头后,您看行吗?
  那好吧,刘先生,您把价弄准点,我就搁这儿等您。拜拜。。。。。。
  老刘的心快要醉了,一半是因为上门的生意,一半是因为王经理的这声“拜拜”

  老刘一边在电脑上整理报价,一边心下暗衬,就冲这声“拜拜”,王经理也得改叫密斯王算了,声音那么嗲,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想想自己的文员MM,声音粗哑不说,还黑得可以,都是女人,就连声音差距咋都可以这样大哩?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花了十几分钟,老刘胡乱弄个报价单,打印出来,然后坐那发呆。
  为啥说胡乱弄个报价呢,难道是老刘吃饱了撑的,或是脑子进水神经短路了,不想做这笔生意?
  当然不是。因为头次的报价往往不算数,作为乙方,要考虑对方实力,对方什么样的实力咱就报什么样的价,俗话说叫“看碟下菜”,或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考虑对方的回扣问题,有的要求不高,有的胃口很大;还要看对方和你联系洽谈的是谁,拍板敲定的是谁,谁在中间能起关键作用,这中间的利益怎么平衡;如果对方是老板出面和你谈,回扣能省掉吗?一般情况下也是不能的,因为有些人不能成事却能坏事,作为乙方,你还要摆平这些人。
  总之,当个小老板是够难的了,在员工面前是假模假样的假大爷,在客户面前是不折不扣的真孙子,总之在员工和客户之间两头受气,两头不能得罪;还得应付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安检等等大爷。另外,还要严防同行之间的挖墙脚撬客户。。。。。。
  发完牢骚接着讲。老刘十几分钟弄出来报价单后,为啥不马上传过去,这样不显着手脚麻利,办事利落吗?
  不能。
  因为这样显着你不重视,草草了事,也显着人家东西简单,以后会制约你的讨价还价。总之你要熬到约定时间的最后一分钟才传过去,最好还要如释重负地长长出一口气(假如对方能听到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老刘就这样呆坐着,不时地看看表,等着时辰的到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