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工厂主曾经历过的大小骗局 - 希望对创业中或准备创业的您有用》
第60节

作者: 老刘_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8-16 13:34:37
  老孟来深圳后,最先给人打工,在一家贸易公司做采购,这家公司主要向北美出口塑胶和毛绒类玩具。说白了,这公司就是二道贩子,在大陆生产方和北美进口方之间倒买倒卖而已,也就是俗称的中间商。
  中间商看似风光,周旋在买卖双方之间,吃了上家吃下家,其实不然,既受国外进口商盘剥,也受大陆生产商挤压,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但凡生意人,总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老孟天天和供应商打交道,感觉像他们那样开个工厂也不错,操心不多,毛利不低,当时恰好手头也积累了一些资金,索性自己办起了工厂。
  这时小英也来了深圳。老孟是个明白人,没叫小英来自己的工厂帮忙,而是要她另找一份工作,给人打工。事实证明,这样的举措完全正确,它保证在最困难的时候,两人也能有钱吃饭,而不像后来老刘那样,叫女友闲在家里玩,以至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落魄到要找人借钱才能吃上饭。
  老孟最先办的是个小塑胶厂,有点类似香港“李超人”那意思。老刘问过老孟,怎么想到开塑胶厂,老孟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常和这类厂子打交道,感觉利润够丰厚,二是因为读过李超人传记,知道老李的发家史。
  老孟眼光不错,当年开这类小厂还是挺赚钱的,在渡过最初的起步阶段后,老孟的厂子基本上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了,眼看发家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然而,老孟被人骗了。
  塑胶厂如果纯做加工,而不开发自己的产品,就算发家,也很有限,而自己开发的产品一旦在市场火起来,那就不是发不发家的问题,而是发多大家的问题了。
  老孟做贸易的时候,认识一个台湾佬,估且以老林称之吧。老林和老孟并没有生意往来,但两人还算相熟。这老林在台湾混得不咋地,一直在西海岸挑沙。老刘没弄明白在西海岸挑沙是咋回事,但当时也没好意思插嘴问。
  这老林90年代初跑到大陆来,寻找发财的机会。写到这里,老刘忽然想起了康师傅的老板,当年也是在台湾混不下去了,揣了不到十万块钱跑大陆来,结果最后缔造了这么大一个商业帝国。这老林当然没有康师傅老板的能力,到了大陆,也没发起来,又不安心打工,一直在社会上晃荡。
  老林找到老孟,要求合作开发一个产品,衣架。这衣架不是家里常用的晾晒衣服的普通衣架,而是精品服装店里用来展示样品的高级衣架,售价相当贵。老林拿来的样品,是专从美国带回来的,不仅式样美观大方,材质也挺讲究,透明ABS的,原料价钱就不便宜。
  应该说,当年开发这个产品那是相当有眼光,拿东莞的虎门来说,批发量就相当惊人,更不要说广深港一带成千上万家的服装店了。老孟也觉得这产品不错,决定和老林一起干。二人商定,老孟生产,老林销售。老林声称先把这衣架卖到台湾,然后再香港,再深圳广州,再然后在全国铺开。老林描绘的蓝图金光灿烂,听起来相当不错,真要按他说的那样去干,结果肯定也错不了。
  但是,老林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老孟好好合作,老林借口回款周期长,货拿走了一批又一批,却没拿过一分钱回来。老孟贴钱不说,还把正常的生产停下来,专门组织生产这个,并因此欠下料商一大笔钱。
  说实话,老孟太单纯了,他如果动一点心眼,把老林撇开另起炉灶,不但不会受骗,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哪里会有老林一点事。但老孟读书人出生,下不了那个手,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想法。估计老林找到老孟,也是看准了他这一点。
  经历了这件事,老孟的厂子一夜回到解放前,比刚开厂那阵儿还要艰苦。如果不是小英还领着一份工资,老孟可能都没钱吃饭了。
  老孟虽是个读书人,但抹下面子也能吃苦。话说人是没到那个份上,到了那个份上,都能吃苦,好似俗话说的:吊起来人人都能捱。老孟能苦到什么程度呢,说来朋友们不信。大热的天,烈日高悬,老孟能光着膀子蹬三轮给人送货,就是这么勤力。
  在老刘所有的老板朋友里,按熟悉及交往程度大概能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交往频密,彼此相当熟悉,第二类是有过来往,也算熟知,第三类就是仅有一面之缘或者一饭之交,其事迹多为听说。老孟和小英算是第二类朋友。在老刘所有这三类朋友里,能辛苦到光着膀子蹬三轮给人送货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不用说就是老孟,还有一个,当初也辛苦到这个程度,那个老板发家的故事相当传奇,如果能写下来,相信很有可读性。但老刘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原因有二:该老板的事迹太过惊世骇俗,比如他在境内海外有好几个老婆,仅这一条,就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符,无论其他。再有,老刘毕竟与之不熟,其人大多数事情皆为道听途说,写起来难免走样,怕最后弄成个不伦不类。
  相同的是,两个人最后都发了,当然,相对于另一个老板,老孟发的要小一些,他最后毕竟只有小英一个老婆。
  但是,老孟发家要曲折得多,其间吃的苦头要多得多。一天晚上,老孟蹬三轮送货回来,走在石岩和龙华交界的地方,被泥头车撞了,连人带车直接被撞飞了,掉进路边的沟里,肋骨断了六根,两腿粉碎性骨折,泥头车逃之夭夭,老孟在沟里躺了半个钟头,才被一过路的好心人发现,该人跑了很远去打电话报警,老孟这才保住一条命,先是被120拉到石岩卫生院,后又转至宝安医院。
  当时小英在关内上班,还没有和老孟结婚。出了这件事情后,小英二话不说,辞去工作,白天去厂里当老板,晚上去医院照顾老孟。彼时,老孟的妹妹已经专程来深圳照顾哥哥,小英根本不用每天都去医院,,但小英很倔,就是每天都去。
  老孟落到这个地步,自知很难再站起来,因此不愿意连累小英,恳求小英离开他再觅良人,并且说两人不做夫妻,还可以做兄妹。小英这人言语不多,但很有主见,听了老孟的话,只叫他不要胡思乱想,再无二话。小英每天处理完厂里事情后,就坐公交车去宝安,风雨无阻。老孟没法说服小英,再加内心深深爱着小英,只得由她了。
  也许上天觉得,老孟小英能够走到一起太过轻松,有意在他们身上降下太多的灾难。老刘这人不迷信,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这样说,后面发生的事情根本就没法解释。
  有句话叫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用在他们二人身上太贴切不过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