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往事————五行通臂拳创始人张策的传奇一生》
第50节

作者: 廊坊张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08 06:42:23
  转过天来,陈静柳拉着殿英,刚要出门去私塾学堂,君逑看见,抱住陈静柳大腿:“二娘,我也要玩。”陈静柳赶紧哄着:“君逑乖,二娘不是带弟弟出去玩,你好好在家陪爹放羊。”君逑又问:“那去干嘛?”陈静柳耐心解释:“弟弟要去学堂读书了。”君逑道:“那我也要去学堂。”陈静柳哭笑不得:“学堂可不好玩,先生生气了,还打手板子呢。”君逑以为陈静柳在吓唬她,反而更加好奇:“不行,我就要去,就要去。”一旁张策笑道:“就带她看看去吧。”陈静柳无奈,只好带上君逑,先来到隔壁张大相家,把张喆也带上,一起来到学堂。

  日期:2018-07-08 06:42:37
  陈静柳给两人交上束脩学费,君逑四下望望,每个学生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吟读着《论语》,像和尚念经一样,煞是好玩。张喆和殿英领了书本,找了个座位坐下,君逑也学着两人模样,拿着书本,坐在殿英身边。陈静柳赶紧抱下君逑,“别闹,这是学堂。”君逑不依,“就不,我也要读书。”陈静柳道:“没看都是男娃子,哪有女娃读书的。”君逑开始哭闹:“就不,就不,我要上学堂。”陈静柳道:“快别闹了,回家给你炖肉吃。”君逑挣开陈静柳:“我不吃肉,我要上学堂。”一旁的先生看了直摇头:“小女顽劣,将来如何是好。”

  日期:2018-07-08 06:42:56

  闹腾了好久,陈静柳才把君逑拖回家中。一进门,连呼带喘:“秀林,你可管管君逑吧,把学堂闹的不成样子了。”张策问明情况,笑道:“这傻闺女就差找个厉害先生管管了。”君逑还是哭闹,非要去上学堂,张策只好安慰:“乖闺女,别哭了,爹明天带你去县城赶大集。”哄了好久,君逑累了,总算不再哭闹。
  日期:2018-07-08 06:43:13
  到了大集的日子,张策用独轮车推着三只宰好的羊,还有君逑,一起来到县城。张策先到杨景禄的店里,杨景禄先卸下两只,“秀林哥,借你独轮车一用,再装点菜,跟我先去趟学堂,先把人家的饭菜备齐了。”张策道:“行,正好我顺路要去看看宝恒。”君逑听到‘学堂’二字,又勾起了昨天的事,“太好了,我要上学堂了。”张策笑了笑,问道:“县里的学堂人不少吧?”杨景禄摇摇头:“我看有点悬,都开了一个多月了,才七八个学生,弄不好过两天就关门了。”张策不解:“这么大个县城,怎么还没人读书了?”杨景禄道:“朝廷都不科举了,谁还读书。再者说,这个学堂和村里的私塾不一样,不教《四书》、《五经》,教什么西洋玩意,谁肯把孩子往那送。”

  日期:2018-07-08 06:43:38
  张策陪着杨景禄到了学堂,果然冷冷清清,大堂上一位洋人正领着学生们读英文,铿锵有力,和昨日村里学堂老和尚念经大不一样,君逑更加好奇。张策和杨景禄把菜卸在伙房,几个伙夫也都是杨景禄店里的学徒,杨景禄交代几句,见没什么大事,就和张策转身要走。这时,学堂门卫突然大喊道:“县令大人到。”众人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出迎,张策怕君逑乱闯,惊扰县令,忙把她抱到一旁,紧紧搂住。

  日期:2018-07-08 06:43:54

  县令朱久聃在学堂巡视一番,见还是只有那么几个学生,眉头一皱,用英语对洋人老师问道:“还没招到学生吗?”洋人老师道:“百姓对外国人和现代科学还是有偏见,不肯把孩子送来。”两人正说着,朱久聃看到不远处的张策搂着君逑,用手一指:“这位是?”张策上前行礼道:“回大人话,小人张策,陪杨老板给伙夫送菜。”朱久聃想了想:“哦,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拳师张策先生,久仰久仰。”张策道:“大人过誉了。”朱久聃又问:“你孩子多大了?”张策答道:“不到十岁。”朱久聃又问:“读书了吗?”张策道:“没有。”朱久聃道:“那正好,就留在小学堂读书吧。”张策一惊:“大人,哪有女娃读书的。”朱久聃道:“朝廷新政,学习西洋,早晚要男女平等。咱们香河地处京畿,要敢为天下先,就这么定了,孩子明天来学堂读书。”张策道:“小人家贫,恐怕交不起束脩学费。”朱久聃道:“全都免了。本官就是要给天下人做个表率,咱们香河新式小学堂要做第一个招女学生的学堂!”君逑随年幼,但也听出要让她上学堂,开心的不得了,“我也上学堂了,我也上学堂了。”张策虽然不明白朱久聃所说男女平等是什么意思,但见他一身正气,想想多读书人的话肯定差不了,于是也松口答应,送君逑到县城小学堂读书。

  日期:2018-07-08 06:44:19
  回到家中,张策和陈静柳诉说县令要君逑到县小学堂读书的事,陈静柳也惊得目瞪口呆,只得打趣道:“咱家君逑以后也跟李清照似的,当个大才女。”张策也笑了:“就她这性子,还李清照呢,穆桂英差不多。”
  从那以后,张策和陈静柳每天早上不到五更便起床,张策杀羊,陈静柳做早饭。等两个孩子起了床,吃罢早饭,张策带着君逑去县城读书,送肉,然后回到家里放羊,等到了下午,把羊赶回圈里,先到渔阳寺智化那里教徒弟们练一个时辰的拳,再到县城接君逑回家。别的学生都是住在县城,或是家远就住在学堂里,君逑是女孩,张策不放心住在外面,每天都接回马神庙村。等到了家里,天色大黑,陈静柳就点上油灯,君逑和殿英秉烛夜读。张策给固安的师叔祁太昌写信,说要专攻通臂,于是祁太昌又给张策寄了几本珍藏的手绘拳谱,《白猿通臂》、《五猴通臂》、《少林通臂》、《牛街通臂》、《洪洞通臂》,还有自己所著的《少祁通臂》。张策如获至宝,每晚攻读通臂各派的典籍。君逑和殿英坐在一旁,见爹爹如此刻苦,也不好意思贪玩戏耍,久而久之,两人功课在各自学堂均是名列前茅。

  日期:2018-07-08 06:44:40
  这一日,张策把君逑送到县城小学堂,正往回走,还没有出城,大老远就看见姑父武文祥兴高采烈在街上和一位朋友拉手寒暄。等到两人告辞分开,张策上前打招呼:“姑父。”武文祥见是张策,更加合不拢嘴,张策忍不住问道:“姑父这是有喜事呀。”武文祥按捺不住高兴:“可不,宜亭来信了,过两天就回家。”张策道:“宜亭这些年去哪了?”武文祥道:“从京师同文馆出来,就去东洋读书了。”张策感慨道:“这些年真不容易。”武文祥又得意说道:“苦尽甘来了,朝廷说了,他们这些派到外洋的,回来都有官做。”张策道:“这可是大喜事。”武文祥有道:“不止呢,我这不刚给宜亭说了一门亲事,等他一到家,就赶紧拜堂。”张策道:“双喜临门,等到了日子,有什么要干的活,姑父尽管吩咐。”武文祥道:“到时候多喝两杯就行。”

  日期:2018-07-08 16:13:27
  过了几天,武桓回到家中,后脚媒人登门,商量亲事,是县城一户旗人,女子名叫玉福,出了名的知礼贤惠,武文祥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满口答应,定下黄道吉日。武桓有些恼怒,怨父母可以和他商量就定下亲事。武文祥道:“你傻小子知足吧,以前旗汉不通婚,这是新政了,才让你捡着便宜。”武桓更不高兴:“我听说那个玉福家就是一破落户,跟她家结亲有什么好处?”武文祥道:“饿死了骆驼比马大,人家是旗人,皇亲国戚,再落魄也算是座靠山呀。”一旁张氏也跟着说道:“娶妻娶德,只要姑娘贤惠,家里落魄点不算事。”武桓还是心理不满,借口去天津跑官,出去躲躲清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