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你可能会负债……更糟的是跳楼》
第34节

作者: 普通妹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柳青呢,她也不知道这个节目会掀起如此之大的波澜,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对她来讲,是复仇和借债占据了她的主要精力。复仇是得把刘主任搞下去,借债是因为她总是缺着那么两三千块钱,也是说她的现金流总是断的。
  她是在大年三十儿和美国的电视台那边辞职的。美国的电视台那边见她迟迟不归,索性建议她辞职,并且告知她她H-1工作签证已经到期了。柳青不是没申请绿卡,但绿卡都得排期,她等了有两年的样子,索性不等了。时不我待,必须得这个项目了。这样,实际柳青这一被蹲了,连美国都回不去了。可千万别说她没付出代价,她可是把自己的前程押宝一样地押在这个电视项目了。
  总而言之,她还算是顽强。最起码她坚持付给节目小组的薪水以保持整个项目的人不散架。柳青借债,还真是非常出乎李锦云的老总的意料之外。怎么觉得从美国回来的人不应该有点钱啊,可是柳青的电视项目却太花钱了,电视起互联项目来说要烧钱得多。如样片,柳青得花40万元完成。可互联项目,基本是只有一些人工的费用,剩下的是你的智慧,你想要多少便是多少。
  所以要说到创业,互联项目其实是大多数传统项目更省钱的。蒋理和李小明便是如此。当然,你要说他们省钱,他们也一样会把人工、租办公室的费用一一算给你听。这显出美国式的车库里创业的好处了,其实他们在先期的项目开发阶段几乎是零成本的。拿黄华举例,他和他的创业伙伴是谁都不拿工资,下了班除了开会的时候聚一聚,一般是各干各的。有一年的时间,他们基本将项目研发工作做好了。下一个阶段是寻找客户。在寻找客户的路,他们也没有费多大力气,因为本身他们都是在安全公司工作的,找一些公司的客户对他们来讲还是可能的。先是给这些客户免费使用他们的产品,当然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花些钱雇用一些做日常维修的人。当然,那时是他们的一个合作伙伴把全职工作辞成了兼职工作。其他人补贴他损失的那部分工资好了。后来,客户越来越多,同时也肯付钱给他们了,他们那时才开始租用办公室,雇佣更多的工程师完成客户的要求。总而言之,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累,但不是很痛苦。

  柳青的创业便痛苦至极。她基本是一个人要付其他所有人的费用。而且她还是个女性,其实尽管她自己没意识到第二性别给她在创业过程带来的困难,但实际等到她遇到她下一个项目的投资人时她会明显地明白了一个女性创业过程的曲折了。
  而且国金融业的不发达也使得她的钱很不容易拿出来。如,柳青和柳言言注册的第一家公司里低于5万的钱便拿不出来,只能公司间转账,柳青为此又要找人,又要付钱地才把三万元弄了出来。这要花费时间。
  柳青辞职后的养老金也耽误了她很多时间。从美国寄过来倒快,但是在国允许取出来却是要花费40天的时间。为了这40天,她只好拿这个养老金的影印件借了回钱,还的时候还多还了2000元算是利息。这40天可真够花钱的。但这个养老金只允许取出了一部分,有接近1500美金是要两年后才能取出的,因为要等到追索期过去这笔钱才能取出。其实这是国的规定,美国并没有为那笔钱规定追索期。

  柳青倒是跑熟了当铺。去当铺当然是很难为情的。但是如果你想准时地发薪水,那么当铺几乎是最好的应付只短点小钱儿的状况了。不要只盯着一家当铺,象白家大院里的七老爷一样多走几家,然后你知道是个什么行市了。手提电脑是最好当的,柳青还当过自己的手表。当然说起来伤心,那是一块名表,柳青是怎么都不愿意将这块手表送进当铺的,她觉得这块手表代表了她自己,独立,名贵。但最后也没办法,只好把它当了又当,直到最后当了赎不出来为止。有赎不出来的时候,钱没跟趟,又过了赎回的期限,也赎不回来了。

  卖房子属于万般无奈,在创业的初期,她还曾和柳言言说过,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话,做生意,最起码要给自己留一处不是自己名字的房产。可以挂在你最信任的人名下。虽然话是这样说的,但是事到临头,又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呢?
  不能全身而退的还有赵小慧。她一直在风口浪尖,柳青的敌人刘主任倒不为人所知。赵小慧是被刘主任叫过来做这个项目的。一年的10月份她刚回国,正要回频道,但是其实她也头疼回频道。在她去美国的期间,频道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她的老司升了,做了副总编辑,一个有虚名没实权的职位。新任的频道总监章自强,自己是一点儿也不熟悉。自己回频道还能继续做频道的新闻总监吗?她心存疑。再说,自己去了美国还是因为争取当频道总监不利,才一气之下去的美国学习。她到此时,也仍然想着怎样杀回频道去。

  赵小慧和刘主任一拍即合。这个创意如此新颖,以至于赵小慧认为完全可以凭借这个项目再做出一个著名的节目来。她也不想当官了,她想挣钱了。
  在国视里面工作,即使做到了副台长,又怎样呢?跟编辑的收入差不多。这又不是美国,人家美国的电视副总裁可以拿着几百万美金的年薪,但国呢,副台长的收入有的时候还真不如一个普通编辑。当然这指的是不捞钱的情况下。捞钱捞得狠的可是要进监狱的。赵小慧对为官有些兴味索然。她40了,在电视领域不能说不有名,但是她的收入却和自己的名声不相配。她做的那个著名的曲高和寡的节目,没给她带来多少外快。她太珍惜名声了,以致于她可能是制片人里最清廉的一个。

  好了,到时候了,她赵小慧要名正言顺地把名气变成现金。其实,一个节目经常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它的创作者的性格,心态,以及价值观。赵小慧此时的急功近利,过分地变现资源也成了这个节目的特点。
  鉴于这个节目的特殊性,台编委会允许赵小慧和高健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这在国视是一次脚步迈得很大的尝试。连台长、几位副台长在内,每个人都捏着一把汗,人在做,天在看。台长们其实也没有搞懂这个风险投资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鉴于赵小慧过去的节目成功经验,台编委会仍然在四月份的时候允许了这个节目的马。这里面已经没章自强什么事了,这是整个台编委会的决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